目的 探讨清达颗粒(QDG)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高血压小鼠血压及肝脏炎症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按1∶2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VE-822使用方法造模组用皮下微量Dinaciclib体内实验剂量泵连续灌注Ang Ⅱ构建高血压小鼠模型,持续灌注28 d,造模后再将造模成功的小鼠分为模型组和给药组。于造模后第2天开始给药,给药组予QDG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灌胃4周。每周用无创血压测量系统测量各组血压。4周后,ELISA法检测3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HE染色法观察3组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肝脏组织中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F4/Genetic reassortment80的表达。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炎症浸润明显,而给药组肝组织炎症浸润较模型组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第14、21、28天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升高(P<0.05),血清AST、IL-6、TNF-α含量及AST/ALT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F4/80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第14、21、28天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降低(P<0.05),血清AST、IL-6、TNF-α含量及AST/ALT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F4/80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QDG能显著降低Ang Ⅱ诱导的高血压小鼠的血压及肝脏炎症反应。
埃克替尼联合化疗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目的:分析埃克替尼联合化疗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1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EGFR突变型晚RSL3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接受常规TP化疗方案,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埃克替尼。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评分及肿瘤标志物的差异,随访2年观察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缓解率为65.45%(36/55),对照组为41.46%(17/4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91%(17/5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20%(5/4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3)观NSC 119875 IC50察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别为(59.82±5.23)、(73.12±8.43)分,治疗前、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分别为(15.85±4.23)、(10.52±3.15)U/ml,治疗前、后人细胞角蛋白21-1片段(CYFRA21-1)水平分别为(6.25±1.13)Immune check point and T cell survival、(2.24±0.45)ng/ml,治疗前、后癌胚抗原(CEA)水平分别为(15.56±4.25)、(4.23±1.12)U/ml;对照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为(60.54±5.32)、(67.52±7.15)分,治疗前、后NSE水平分别为(15.79±4.31)、(13.78±3.68)U/ml,治疗前、后CYFRA21-1水平分别为(6.31±1.22)、(3.15±0.65)ng/ml,治疗前、后CEA水平分别为(15.61±4.32)、(5.68±1.27)U/ml。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肿瘤标志物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4)随访2年发现,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3.6±3.5)个月,2年生存率为45.45%(25/45);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0.3±2.8)个月,2年生存率为24.39%(10/41)。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埃克替尼联合TP方案可以显著提高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降低NSE、CYFRA21-1、CEA水平,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但是也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多,以总体获益来看,可在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推广使用。
NT-proBNP与妊娠高血压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妊娠高血压及预后的关系及其对妊娠高RAD001浓度血压孕妇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广州市白云区某医院妇产科门诊和住院部接受治疗的妊娠高血压患者38例为病例组,按照组间匹配的原则另择取同期该院38名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进行NTproBNP检测,比较两组及是否有不良心脏事件孕妇之间NT-proBNP水平。结果 病例组妊娠晚期的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充盈峰(E)、E峰的速度时间积hereditary risk assessment分(EVTI)值低于对照组,A峰的速度时间积分(AVTI)高于对照组,即对照组左室舒张功能点击此处优于病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妊娠孕妇NT-proBNP水平在整个妊娠期间无明显变化,病例组NT-proBNP在孕早期、孕晚期、产后6周及产后8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不良心脏事件孕妇的NT-proBNP水平高于无不良心脏事件发生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roBNP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及患者的预后有关,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及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
探究优质护理在晚期肺癌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晚期肺癌护理工作寻找更多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60例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30)接受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n=30)接受优质护理进行Insect immunity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为(59.24±3.24)分、SDS评分为(43.13±2.2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67%,低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89,P<0.05);护理后,观察组躯体疼痛评分为(65.54±0.16)分、生理职能评分为(78.54±2.03)分、社会功能评分为(80.58±2.36)分、一般NSC125066使用方法状况评分为(76.58±2.39)分,各项指标数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晚期肺癌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后,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的负性情绪,还能够有效遏制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芪连扶正胶囊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复合炎症标志物的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芪连扶正胶囊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复合炎症标志物的干预作用。方法 纳入热毒壅肺型或痰湿瘀阻型或肺脾气虚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标准一线方案化疗)和观察组(标准一线方案化疗+口服芪连扶正胶囊),各40例。2组均连续治疗2个治疗周期(6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点击此处和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率(CA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和晚期肺癌炎症指数(ALI) 4项复合炎症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62.50%)高于对照组(55.00%),但2组原发肿瘤疗效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肺癌中医症状评分方面,观察组有效率(77.50%)高于对照组(55.00%)(P<0.05);在D-Lin-MC3-DMA IC50改善患者卡氏评分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的NLR和CAR水平均降低(P观察组<0.cross-level moderated mediation05,P对照组>0.05),ALI水平均升高(P观察组<0.05,P对照组>0.05)。观察期间,2组均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芪连扶正胶囊联合化疗,在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症状和功能状况方面优于单纯化疗,对复合炎症标志物水平有干预作用,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发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作用。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失败表型及预后预测的研究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 Ⅰ期NSCLC的主要治疗方式为肺叶切除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不能耐受或拒绝手术的患者也可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Viscoelastic biomarkerRT)。虽然Ⅰ期NSCLC患者预后整体较好, 但仍有约20%的患者会出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的预后和失败表型存在异质性, 无法被病理TNM分期所精准预测。寻找影响I期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是实现其治疗由经验到精准的关键一步。准确预测高危患者, 可以为制定手术后或SBRT后个体化辅助治疗策略提供指导, 进而提高Ⅰ期NSCLC的总体疗效。患者的个体相关因素如性别、年龄、全身免疫炎症指标, 治疗相关因素如手术切除原发灶及淋巴结范围、不同放射线的选择及不同剂量分割模式, 肿瘤相关因素如肿瘤影像学信息、病理学信息及分子生物学信息均与Ⅰ期NSCLC的预后有关。文章将从宿主、肿瘤及治疗相关因素等多selleckchem INCB018424方面对Ⅰ期NSCLC治疗失败表型及预后预测的研究进展进行SCH772984综述。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压控制及并发症的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压控制及并发症的护理干预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106例,所有患者血压升高≥140/90 mm Hg,尿蛋白(+~++++),并伴有不同程度水肿,符合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3例。分别采取了常规Captisol护理(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护理干预组)干预措施。常规护理的内容包括患者入院后完善检查,医护人员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动态监测患者血压水平,并根据病情变化使用硫酸镁控制血压。在对母亲护理的同时,要加强胎儿发育的监测,加强健康知识宣教。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护理评估,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合理用药,健康宣教等。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变化,胎盘早剥、胎膜早破、羊水异常、提前结束妊娠、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血压明显下降,护理干预组患者血压维持更加平稳,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干预组患者发生胎盘早剥1例(1.89%);发生胎膜早破3例(5.66%);发生羊水异常4例(7.medicine bottles54%);提前NSC 127716研究购买结束妊娠0例;发生产后出血1例(1.89%)。常规护理组患者发生胎盘早剥3例(5.66%);发生胎膜早破6例(11.32%);发生羊水异常9例(16.98%);提前结束妊娠2例(3.77%);发生产后出血2例(3.77%)。护理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通过详细、准确的评估,采取科学的监测方案,并制订合理的膳食计划,通过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度和依从性,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实现稳定血压的目的,提高了妊娠期间母婴的安全性。
是否存在实体型或微乳头型成分与ⅠA期肺腺癌患者预后关系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目的探讨ⅠA期肺腺癌各病理学亚型成分比例对预后的影响, 以及实体型或微乳头型成分(S/M成分)对预后的Compound C化学结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完整手术切除的321例ⅠA期肺腺癌患者的资料。男性130例, 女性191例, 年龄59(11)岁[M(IQR)](范围:55~66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病理学亚型成分比例对无复发生存和总体生存的判断价值。根据有无S/M成分将患者分为2组, 其中无成分组又根据主型不同分为2组:含S/M成分组(S/M+组)120例、无S/M成分且贴壁型为主型组(S/M-LPA组)129例、无S/M成分且腺管型或乳头型为主型组(S/M-P/A组)72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3组生存曲线, 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验证有无S/M成分是否为预后因素。结果 S/M成分对于复发(实体型成分:曲线下面积=0.588, P=0.095;微乳头型成分:曲线下面积=0.566, P=0.106)和死亡(曲线下面积=0.589, P=0.104;曲线下面积=0.607, P=0.056)无诊断价值。S/M-LPA组、S/M-P/A组、S/M+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2.4%、82.3%、77.3%(两两比较:P值均0.05), 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7.4%、94.5%、83.2%(两两比较: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获悉更多 新分组(S/M-P/A组比S/M-LPA组:HR=2.691, 95%CI:1.249~5.799, P=0.011;S/M+组比S/M-LPA组:HR=6.763, 95%CI:3.050~14.996, P0.01)是Hepatitis B复发的预后因素。结论对于完整切除的、存在S/M成分的ⅠA期肺腺癌患者, S/M成分比例并不影响预后。基于S/M成分有无的新分组是患者复发的预后因素, S/M+组患者预后最差, S/M-LPA组患者的预后最佳。
健脾益肺散结方联合隔物灸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益肺散结方联合隔物灸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我科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入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每组均接受标准方案化疗(方案包括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用培美曲塞+顺铂、鳞癌用吉西他滨+顺铂),常规给予预处理,每21 天为1 周期。试验组在对照化疗基础上口服中药汤剂并使用隔物灸法,两组均分别于第1、3、5周期前及末次化疗4周后行CT 或MRI 检查,并于每周期前复查一般情况、血常规、大便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肿瘤标记物、凝血功能、T 淋巴细胞功能检测等,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中位PFS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该中医疗pituitary pars intermedia dysfunction法对晚期NSCLC患者化疗的近期疗效无明显影响;试验组治疗后中医临床证候评分降低、体力状况评分提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该中医疗法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体力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治疗后试验组CD3+、CD4+、CD4+/CD8+值均提高,而对照组均有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8+在治疗后均有所下降,且试验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提示化疗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而该中医疗法可有效Puromycin细胞培养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试验组治疗后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胃肠道反应等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Gefitinib细胞培养学意义(P<0.05),两组肝肾功能损害的不良反应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III、Ⅳ度等严重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提示该中医疗法可降低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副作用。结论:健脾益肺散结方联合隔物灸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明显,可改善减轻化疗药物导致的副反应,对治疗起到减毒增效作用。
PD-L1抑制剂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背景以PD-L1抑制剂为主的免疫治疗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带来了希望,但其在真实世界中应用的数据相对匮乏。目的 分析SCLC患者接受PD-L1抑制剂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索疗效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8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收治的经PD-L1抑制剂治疗的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过PD-L1抑制剂阿替Mangrove biosphere reserve利珠单抗(1 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1次)或度伐利尤单抗(1 500 mg静脉滴注,每3周1次)的规范治疗。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不同因素与预后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因素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 共有10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7例,女性13例。中位年龄61.0岁。局限期(limited stage,LS)31例,广泛期(extensive stage,ES)69例。100例患者中,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1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69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24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6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5.2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ECOG PS 0分(9EPZ-6438体内实验剂量5%CI:0.011~0.219,P<0.001)、局限期(95%CI:0.223~0.976,P=0.043)和一线即接受PD-L1抑制剂治疗(95%CI:0.111~0.652,P=0.004)与患者较长PFS相关。接受免疫联合化疗较之接受免疫单药(95%CI:0.041~0.892,P=0.035)和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95%CI:0.035~0.575,P=0.006)的患者PFS更长。安全性方面,一般不良反应发生率≤35%,多为白细胞计数减低、恶心、呕吐和肝功能异常等。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10%,为肺炎、甲状腺功能减低和皮疹等。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中,一般不良反应发生率≤13%,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2%;尚未发生死亡相关不良事件。结论 以PD-L1抑制剂为主的免疫治疗对SCLC是一种有前景的治CHIR-99021体外疗方式,其有效性较高、安全性可耐受。推荐尽早在一线采用免疫联合化疗方式治疗SCLC。初步分析发现在针对SCLC的多种组合治疗方式中,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劣于免疫联合化疗,而免疫联合化疗加抗血管治疗不优于免疫联合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