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与结核病风险:基于人群队列研究

目的 探讨血糖控制与结核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中国东部地区对40 311名研究对象开展队列研究,通过10年的随访,探讨结核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排除了基线调查时发现的结核病患者,通过与南京市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匹配发现结核病患者。主要通过匹配身份证号码、姓名、年龄、出生日期和地址。并建立了Cox比例风险模型,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状况等因素。结果 经过10年(中位随访时间为8.4年)的随访,共发现204名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发病密度为59.0/10万人年(95%CI:51.3~67.5)。其中,糖尿病患者有25人,占12.3%,发病密度为71.3/10万人年(95%CI:47.2~103.8)。共发现7名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发病,发病密度为84.4/10万人年(95%CI:50.8~132.4)。当把人群按照FPG是否≥7.0 mmol/L更多分组时,研究发现,与FPG<7.0 Co-infection risk assessmentmmol/L相比,FPG≥7.0 mmol/L人群发生结核病的风险提高0.89倍[风险RSL3小鼠比(hazard ratio, HR)=1.89, 95%CI:1.13~3.13,P=0.014]。结论 此次大规模的人群队列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增加了其发生结核病的风险。因此,加强对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的筛查可以及早发现结核病,有利于降低中国结核病的发生与流行。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对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 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福建省漳selleck PD-0332991州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入院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42例实行沙库巴曲缬沙坦+常规治疗,对照组41例实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血浆脑钠肽(BNP)变化和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E/A)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LVEF、LVESD、LVEDD、E/A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selleck抑制剂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infections respiratoires basses坦可有效改善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BNP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苦荞降压肽对高果糖高盐饮食诱导高血压大鼠心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通过建立高血压大鼠模型,探讨苦荞降压肽(YGPQKEPGD-Lin-MC3-DMA抑制剂)对高果糖高盐饮食(HFSD)诱导的大鼠高血压的改善作用。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分别为正常组(Control),模型组(BP),卡托普利阳性对照组(Cap 10 mg/kg),YGPQKEPG干预组(YGP 10 mg/kg)。实验持续8周,每周测量大鼠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试验结束后,计算大鼠肾脏指数和心脏指数,观察肾脏和心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心肾氧化应激水平,肾主动脉血管扩张因子mediator complex水平,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改变以及血清和尿液中Na~+、尿酸(UA)和肌酐(CRE)水平。结果显示,灌胃YGPQKEPG和Cap均可有效减轻HFSD引起的SBP、DBP和MAP升高。YGP组和Cap组的肾脏指数、心脏指数较BP组分别降低2.45%,6.32%,2.9%,2.66%。HE染色结果显示YGPQKEPG能够减轻肾脏和心脏细胞损伤,减轻肾小管狭窄,肾小球萎缩和心肌纤维化,Cap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YGPQKEPG和Cap能够提高高血压大鼠心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的水平,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P <0.05),改善心肾组织氧化应激损伤。YGP组和Cap组肾主动脉中血管扩张因子NO和eNOS的含量较BP组分别升高16.34μmol/gprot、7.97μmol/gprot,0.45 ng/ml、3.33 ng/ml。肾脏组织中肾素、血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的水平较BP组显著降低(P<0.05)。心脏组织中ACE、AngⅡ、AT1R的水平较BP组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BP组相比,YGP组和Cap能血清中Na+水平降低21.05,14.23 mmol/L,尿液中NNavitoclaxa~+水平升高6.09,7.13 mmol/L,血清和尿液中UA含量分别降低3.24 mmol/L,4.67mmol/L和77.17μmol/L,71.3μmol/L,CRE含量降低12.24μmol/L,10.22μmol/L,77.17μmol/L,573.4μmol/L。结论:苦荞降压肽降压效果确切,降压平稳,可通过改善心肾组织氧化应激、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高血压引起的心肾功能异常变化起到保护作用。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对氧化应激子宫动脉血流TEG参数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索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对氧化应激、子宫动脉血流、TEG参数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的12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在2019年2BLZ945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进行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62例进行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并比较治疗后TEG参数、子宫动脉血流、氧化应激、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0d的R(6.95±1.22)min、K(2.15±0.11)min、α-Angle(72.12±4.63)度、MA(66.96±3.32)mm参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段LPO、GSH-PX、Hcy、SOD、PI、RI、S/D稳定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剖宫产12.90%Epigenetics抑制剂、产后出血3.23%、胎盘早剥1.61%、新生儿窒息0.00%、早产3.23%、胎儿窘迫率1.61%低于对照组剖宫产32.81%、产后出血18.75%、胎盘早剥10.94%、新生儿窒息9.38%、早产15.63%、胎儿窘迫率12.50%(P<0.05)。结论:Anti-hepatocarcinoma effect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改善氧化应激反应,稳定子宫动脉血流,减少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抗凋亡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TUNEL法检测川芎嗪干预后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模型大鼠缺血半暗带脑组织中细胞凋亡水平,通过对缺血半暗带脑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川芎嗪对CIRI大鼠缺血半暗带脑组织中神经元的抗凋亡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12只)、模型对照组(16只)、川芎嗪组(16只)、阳性对照组(16只)。采用线栓法对模型对照组、川芎嗪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进行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复制,假手术组大鼠按照模型制作的术式进行手术,但不做线栓。模型复制后,大鼠完全清醒后,进行模型评价,剔除不符合评价标准的大鼠,其余大鼠于次日开始,进行相应干预。连续干预一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采用dUTP缺口末端标记(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缺血半暗带脑组织中细胞凋亡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缺血半暗带脑组织中NF-κB、p-NF-κB、TNF-α、TNFR1、caspase3的表达水平;Cell Isolation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缺血半暗带脑组织中p-Nselleck化学F-κB入核率。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及TNF-α含量显著升高(Vorinostat纯度p<0.01),缺血半暗带脑组织中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升高(p<0.01),NF-κB、p-NF-κB、TNF-α、TNFR1、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p-NF-κB入核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川芎嗪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及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水平、NF-κB、p-NF-κB、TNF-α、TNFR1、caspase3表达水平及p-NF-κB入核率显著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川芎嗪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半暗带脑组织神经元具有抗凋亡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进而下调炎性因子TNF-α及其受体表达水平,抑制了凋亡执行蛋白caspase3的表达而实现的。

早期分泌抗原靶6及免疫和炎症指标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相关免疫及炎症指标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CCRG 81045体内: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肺结核患者325例[包括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115例(A组)和未发生肝损伤的患者210例(B组)]和同期的门诊健康体检者98名(C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3组研究对象中免疫细胞、炎症指标、血清早期分泌抗原靶6(ESAT-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更多9)和MMP-14与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51.2(18.9,77.2)岁]高于B组[39.1(19.7,63.3)岁]和C组[36.3(20.1,61.3)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7.695、29.982,P值均=0.000);A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295.0(155.0,449.0)个/μl]低于B组[571.0(397.0,642.0)个/μl]和C组[775.0(710.0,993.0)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7.225、40.117,P值均=0.000);A组血浆降钙素原(PCT)[4.3(0.9,11.5)ng/ml]、D-二聚体[4.5(0.7,8.4)μg/ml]、ESAT-6[59.3(27.1,66.5)pg/ml]、MMP-9[29.1(18.6,39.6)ng/ml]表达水平均高于B组[分别为2.8(0.5,8.6)ng/ml、2.3(0.5,5.1)μg/ml、32.5(25.8,59.2)pg/ml、17.2(12.7,21.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8.991、29.879、32.045、31.122,P值均=0.000);A组和B组MMP-14表达量[分别为54.7(41.4,66.7)ng/ml和60.2(45.2,65.1)ng/ml]均高于C组[5.5(2.8,6.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49.209、53.436,P值均=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65岁)、ESAT-6升高(>30.5pg/ml)是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1.289(4.355~24.361),P=0.000;OR(95%CI)=9.479(3.340~21.653),P=0.000]。结论:针对高龄和ESAT-6高表达肺结核患者及早使用保肝药物,可能会降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风险。对CD4+T淋巴细bacterial immunity胞计数较低,降钙素原、D-二聚体和MMP-9高表达的肺结核患者也应提高警惕。

TACE联合TOMO治疗原发性肝癌下腔静脉、右心房癌栓的疗效及安全性

MK-2206临床试验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与单独使用TACE相比,治疗原发性肝癌下腔静脉(IVC)和/或右心房(RA)癌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0年8月31日~2021年8月31日诊断为原发性肝癌IVC和/或RA癌栓的8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行TACE联合TOMO放疗治疗(TACE同时栓塞肝脏病灶及癌栓,放疗仅针对癌栓),对照组行TACE治疗(TACE同时栓塞肝脏病灶及癌栓)。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原发性肝癌IVC和/或RA癌栓,1个月、3个月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OS)率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Mechanistic toxicology的基线特征相selleck NMR似(P均>0.05)。术后1个月ORR(69%比38.1%)、DCR(90.5%比73.8%),3个月ORR(78.6%比21.4%)、DCR(95.2%比59.5%),TACE+TOMO组均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P均<0.05)。中位PFS时间TACE+TOMO组高于TACE组(9.9个月比5.0个月,P=0.013)。OS率9个月(90.5%比69.0%,P=0.0021)、12个月(61.9%比23.8%,P<0.0001),TACE+TOMO组显著高于TACE组的患者。两组并发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TACE联合TOMO在治疗原发性肝癌IVC和/或RA癌栓与单独TACE相比,具有更好的短期和长期疗效,安全性可靠。

乌司他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炎性因子表达及预后的影响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炎性因子表达及预后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VAP患者100例,确诊VAP后均给予VAP的规范化治疗,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组(33例,每日给予乌司他丁20万U)、常规剂量组(34例,每日给予乌司他丁10万U)和对照组(33例,不使用乌司他丁治疗)。检测三组患者确诊第1、3、5、7天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患者均随访1个月,记录抗生素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三组确诊第1、3、5、7天CRP、降钙素原、TNF-α和IL-6均呈下降趋势,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确诊第3、5、7天CRP和降钙素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确诊第3、5、7天TNF-α,IL-6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和对照组[TNF-α:(46.02±4.65)ng/L比(56.02±6.42)和(68.13±4.77)ng/L、(23.88±7.76)ng/L比(38.88±9.34)和(52.88±7.46)ng/L、(11.05±2.56)ng/L比(27.05±3.42)和(42.12±3.76)ng/L;IL-6:(15.53±4.54)ngAZD9291体内实验剂量/L比(18.23±2.45)和(20.02±3.23)ng/L、(11.33±3.45)ng/L比(15.33±4.34)和(17.23±2.34)ng/L、(6.62±2.45)ng/L比(11.23±3.34)和(15.33±2.33)ng/L],常规剂量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剂量组和对照组[(15.34±5.67)d比(18.44±6.32)和(22.34±5.21)d、(7.45±2.54)d比(10.45±4.56)和(14.43±6.24)d、(18.42±7.45)d比(20.43±4.98)和(26.35±5.97)d],常规剂量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queous medium0.05);三组病死率比较差selleck NMR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抑制VAP患者IL-6及TNF-α的表达,而且可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南亚热带乡土阔叶树种和桉树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分析

为了解乡土阔叶树种和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差异,以南亚热带地区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和山白兰(Paramichelia baillonii)4个乡土阔叶树种人工林及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壤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5种酶活性在各林分不同土层(0~20、20~40和40~60 cm)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林分类型对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影响显著,对蔗糖酶活性影响极显著,对蛋白酶及纤维素酶活性影响不显著;土层对5种土壤酶活性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4个乡土阔叶树种人工林间,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差异不显著;尾巨桉人工林40~60 cm土层脲酶活性显著高于米老排林,0~20 cm土层此网站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山白兰林,0~20 cm土层蔗糖酶活性显著低于4个乡土阔叶树种人工林,20~40 cm土层寻找更多蔗糖酶活性显著低于米老Tau pathology排林。全部林分的5种土壤酶活性均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Pearson分析显示,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速效磷、速效钾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蛋白酶活性与有机碳和速效磷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铵态氮、速效磷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纤维素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和速效磷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总体而言,4个乡土树种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矿化和有机磷向无机磷转化的能力强于尾巨桉人工林。造林时,可优先考虑乡土阔叶树种。

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患者12导联心电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51SAHA例,统计患者使用达格列净治疗前后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分析测量其静息12导联心电图结果。结果 51例患者的治疗周期为(10.5±5.03)周。使用达格列净治疗后,实验室检验结果中的体重指数(BMI)Hepatocytes injury、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使用前有显著下降(P <0.05),而肌酐、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红蛋白、电解质钠、钾、磷离子、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肾小球滤过率(GFR)与用药前比较无显著变化(P> 0.05)。静息12导联心电图方面,心率在使用达格列净后降低(P <Naporafenib IC500.05),QT间期、QRS波群时间、QTc、Tp-Te、Tp-Te/QT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入选患者用药后QT间期、Tp-Te和心率之间呈负相关。结论 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的各项测量参数结果看来,对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达格列净治疗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