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赫兹技术在胶质瘤诊疗中的应用:从组织分级到分子分型

太赫兹波(terahertz,THz)www.selleck.cn/products/MK-1775.html是位于微波和红外之间介观尺度波长的电磁波,因其低电离性和指纹性的特点,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尤其是在肿瘤的术中定位定性诊断方面。而对于定位定性诊断需求最迫切的肿瘤为胶质瘤,因其侵袭性和异质性,切除后极易复发且对临近脑Y-27632 IC50区神经功能有显著影响,快速确定瘤体边界范围以及肿瘤的病理学特征,是开展胶质瘤精准诊疗和临床研究的重要前提。在本文中,我们总结了胶质瘤诊断的生物物理技术,梳理了太赫兹波这一新兴技术在胶质瘤诊断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的,我们基于胶质瘤组织病理和分子病理整合诊断研究进展,提出不同分子分型肿瘤组织可能在太赫兹波段具有不同 “特异性蛋白组成”的太赫兹肿瘤亚型识别机制假说,结合脑GDC-0068 MW组织生物学特点与体液中胶质瘤标志物检测潜力,全面设想了未来太赫兹波在胶质瘤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模式和发展前景。

分子生物学假阳性致肺癌性淋巴管炎误诊为肺结核的临床诊治过程分析

2019年4月17日,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科收治1例69岁男性因外院结核分子生物学阳性诊断为肺结核的肺癌性淋巴管炎患者。该患者因“发现肺部阴影3个selleckchem月,间断咳嗽2个月”入院。既往有结肠癌病史。胸部CT扫描显示双肺弥漫性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结节伴磨玻璃影,伴小叶间隔增厚,双肺门及ABT 199纵隔淋巴结肿大,双侧胸腔积液,在外院行肺泡灌洗液(BALF)GeneXpert MTB/RIF(简称“GeneXpert”)检出MTB(极低)及TB-PCR检出MTB,诊断为肺结核,转诊至武汉市肺科医院。入院后完善结核相关检查,PPD皮肤试验阴性,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阴性,胸部CT影像学特征不符合肺结核改变,临床怀疑BALF结核病病原分子生物学检测假阳性,建议患者复查BALF、GeneXpert及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患者拒绝。给予诊断性胸腔穿刺,抽出胸腔积液20 ml,送检显示,癌胚抗原(118.4μg/L)明显升高,提示恶性胸腔积液;最后行内科胸腔镜胸膜活检,提示转移性低分化腺癌,结合胸部CT表现,诊断为肺癌性淋巴管炎。患者后因病情恶化死亡。笔者认为,影像学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结节伴小叶间隔增厚及纵隔淋巴结肿BMN 673大时需鉴别肺癌性淋巴管炎。影像学表现与肺结核不相符时,分子生物学阳性诊断肺结核需谨慎,以避免误诊误治。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结肠癌关键基因

目的 鉴定可能参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预后相关枢纽基因和免疫相关基因。方法 从TCGA数据库和GEO数据库(GSE41657、GSE74602、GSE106582和GSE110224)中下载结肠癌数据集,鉴定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预后相关基因筛选、免疫相关基因筛选、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进一步分析预后相关枢纽基Apoptosis抑制剂因和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免疫组化和功能富集。结果 共筛选102个共同差异基因,其中预后相关基因15个,免疫相关基因6个,枢纽基因16个,选取预后相关枢纽基因(SLC17A4)和免疫相关基因(NR3C2、ETFDH、SCG2)作为目标基因进一步分析,发现ETFDH主要表达于细胞质,NY27632R3C2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大量表达,SCG2在细胞质中有少量表达,SLC17A4主要表达于细胞膜,上述基因在癌组织中均低表达,富集分析显示其与诸多结肠癌相关功能关联,其中免疫相关基因与结肠癌免疫密切相关并总体呈正相关。结论 15个预后相关基因有望作为生物标记物来预测结肠癌预后。SLC17A4在结肠癌中作为E7080预后相关枢纽基因可能发挥重要功能,NR3C2、ETFDH、SCG2作为免疫相关预后基因可能在调控结肠癌肿瘤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为探索结肠癌的分子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综合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浙江新安国际医院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7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selleck激酶抑制剂理,实验组进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恢复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SDS评分,并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R428核磁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同时可明显改善不良情绪,值得在临床中推Navitoclax半抑制浓度广。

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

目的 探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行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将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我科收治的7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分为试验组(37例,应用优质护理)、对照组(37例,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产后出血率、术中出血量、产后2确认细节 h出血量、干预前后血压变化、生存质量评分、SAS评分、SDS评分。结果 试验组总满意度(97.30%,36/37)高于对照组(81.08%,30/37),P <0.05;试验组产后出血率(5.41%,2/37)低于对照组(24.32%,9/37),P <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170.38±20.67)m L、产后2 h出血量(284.29±26.44)m L,与对照组的(215.52±33.26)m L、(325.54±34.48)m L相比,P <0.05;经干预,试验组(134.28±10.18)mm Hg、舒张压(90.11±8.21)mm Hg均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试验组躯体疼痛评分(86.47±10.21)分、精神状况评分(87.28±12.17)分、情感功能评分(85.79±11.38)分、总体健康评分(85.33±12.07)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经干预,试验组SAS评分(25.68±2.05)分、SDS评分(22.34±2.07)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经干预,试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围手术期合理运用优质护理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显著,可降低产后出E7080说明书血发生率MK-1775抑制剂,临床效果显著。

脑胶质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肠道微生态平衡及肠道屏障功能变化

目的 探究肠道微生态平衡及屏障功能与脑胶质瘤术后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脑胶质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60例脑胶质瘤术后无感染患者为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肠道菌群状况,肠道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比较不同感染程度患者粪便球杆比、DAO及R428D-乳酸水平。结果 感染组肠道菌群失调率(58.33%),高于非感染组(21.67%),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感染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菌落计数低于非感染组,而肠球菌、消化链球菌计数高于E7080使用方法非感染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感染组粪便球杆比(0.72±0.35)、血DAOMK-1775试剂(3.12±1.49) mg/L、D-乳酸(5.72±2.26) mg/L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中重度感染患者粪便球杆比、血DAO、D-乳酸水平均高于轻度患者(P<0.05)。结论 脑胶质瘤术后肺部感染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及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表现出肠道粪便球杆比及血DAO、D-乳酸水平升高,且与患者肺部感染严重程度相关。

循证理念个体化护理模式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循证理念个体化护理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高血压患者86Alpelisib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为循证理念个体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及护理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3E7080生产商5%(41/43)高于对照组的67.44%(29/43)(P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5.58%)低于对照组(6.98%)(P <0.05);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各项依从性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Rapamycin细胞培养后观察组各项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循证理念个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并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降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局部进展期结肠癌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GDC-0068 IC50 探究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局部进展期结肠癌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老年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组(观察组)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组(对照组),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的CD4~+、CD8~+均低于手术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R428价格生存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相比,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局部Selleck MK1775进展期结肠癌的效果更好,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更小。

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肾损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项Meta分析

目的:评价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s)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肾损EPZ-6438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参考。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Navitoclax纯度rary、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有关GLP-1RAs治疗T2DM合并肾损伤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之后提取相关资料,应Panobinostat用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项RCT,共计1 755例T2DM合并肾损伤患者。疗效方面,GLP-1RAs与胰岛素类似物或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的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效应相当,但优于安慰剂,且该疗效在中重度肾损伤患者中比终末期肾病患者更佳;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体质量[MD=-1.75, 95% CI=(-2.18, -1.32), P<0.01] 和降压作用 [收缩压:MD=-7.79, 95% CI=(-10.83, -4.74), P<0.01; 舒张压:MD=-2.92, 95% CI=(-4.79, -1.05), P=0.002]均有显著差异;但降低空腹血糖和调节脂质代谢方面未见统计学差异。安全性方面,GLP-1RAs组与对照组致低血糖和肾损伤事件的发生率[RR=1.28, 95% CI=(0.56, 2.96), P=0.560; RR=0.85, 95% CI=(0.44, 1.62), P=0.620]无统计学差异,然而GLP-1RAs组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T2DM合并肾损伤患者,GLP-1RAs具有确切的降糖、减重和降压作用,而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疗效降低;用药期间不增加低血糖和肾损伤风险,但应注意预防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溶瘤Ⅱ型单纯疱疹病毒诱导结肠癌肝转移小鼠产生的脾淋巴细胞对结肠癌小鼠肺转移瘤的影响

目的探讨溶瘤Ⅱ型单纯疱疹病毒(oHSV2)诱导结肠癌肝转移小鼠模型产生的脾淋巴细胞对结肠癌肺转移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选择18只6周龄BALB/c雌性小鼠, 取对数生长期小鼠结肠癌细胞株CT26细胞, 分别接种于小鼠右侧背部(2×105/只)和脾(1×105/只), 肿瘤细胞通过脾静脉血行转移至肝, 构建CT26结肠癌肝转移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oHSV2组和磷酸盐缓冲液ABT199(PBS)组, 每组9只;oHSV2组采用100 μl oHSV2(感染复数为1)进行皮下瘤内多点注射, PBS组采用100 μl PBS进行皮下瘤内多点注射;隔1 d注射1次, 共6次;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小鼠存活情况, 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荷瘤后第20天处死两组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小鼠, 分离其脾淋巴细胞。摸索结肠癌肺转移瘤CT26细胞株最佳接种数量和最适观察时间点;选择9只正常的6周龄BALB/c雌性小鼠, 采PD0325901使用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 每组3只。实验组小鼠尾静脉同时接种oHSV2诱导结肠癌肝转移小鼠模型产生的脾淋巴细胞(4×107/只)和CT26细胞(2×105/只), 阴性对照组小鼠尾静脉同时接种相同周龄正常小鼠的脾淋巴细胞(4×107/只)和CT26细胞(2×105/只), 空白对照组小鼠尾静脉只注射CT26细胞(2×105/只);荷瘤后第10天全部处死3组小鼠, 观察肺转移瘤的生长, 小鼠存活情况, 观察小鼠各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结果结肠癌肝转移小鼠模型中, oHSV2组9只小鼠中7只未发现肝转移灶, 2只出现1~2个长径2 mm肝转移灶;PBS组9只小鼠均出现多发性肝转移灶, 肿瘤长径1~10 mm。oHSV2组小鼠总生存优于PBS组小鼠(P0.001)。结肠癌肺转移瘤小鼠模型中,Rapamycin IC50 小鼠尾静脉接种肿瘤细胞的最佳细胞数量为2×105/只, 最佳观察时间点为尾静脉注射后第10天;荷瘤24 d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均全部死亡, 实验组小鼠在第60天仍全部存活, 3组间总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HE染色结果显示, 实验组小鼠肺脏组织未见明确肿瘤细胞, 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肺脏组织有广泛弥漫的肿瘤细胞。结论 oHSV2诱导结肠癌肝转移小鼠模型产生的脾淋巴细胞能够有效抑制CT26小鼠结肠癌肺转移瘤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