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17 年 1 月—2019 年 1 月湖南省直中医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晚期胰腺癌患者 85 例,根据治疗Adavosertib化学结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 n = 42) 和研究组( n ABT-199价格= 43) 。对照组予以吉西他滨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2 组均接受 3 个疗程的化疗。比较 2 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 CEA) 、糖类抗原 19-9( CA19-9) 、甲胎蛋白( AFP) ]水平、炎性因子[白介素 10( IL-10) 、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 及干扰素 γ( IFN-γ) ]水平,不良反应,中位生存期,随访 12 个月、24 个月累积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客观缓解率( ORR) 、疾病控制率( DCR) 为65. 12% 、86. 05% ,高于对照组的 35. 71% 、66. 66% ( χ~2= 7. 348、4. 435,P = 0. 007、0. 035) 。治疗后,2 组血清 CEA、CA19-9、AFP 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P < 0. 05) 。治疗后,2 组血清 IL-10、TNF-α 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 IFN-γ 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 IL-10、TNF-α 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 IFN-γ 水平高于对照组( P < 0. 05) 。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51. 16% ,与对照组的 54. 76%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010,P = 0. 919) 。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13. 9 个月和 11Liver infection. 2 个月。研究组 12 个月累积生存率为 88. 37% ,高于对照组的 66. 67%( χ~2= 5. 767,P = 0. 016) 。研究组 24 个月累积生存率为 67. 44% ,与对照组的 52. 38%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 008,P = 0. 156) 。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抑制 CEA、CA19-9、AFP 表达,减轻炎性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且安全性较高。
miR-301a-3p靶向MDM4调控肝癌细胞凋亡的机制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潜在机制。[方法]高通量测序检测顺铂处理后肝癌细胞HepG2的失调miRNA。过表达失调miRNA后,检测HepG2的凋亡水平。miRDB在线分析和RNAi筛选鉴定miRNA的潜在底物。[结果]顺铂处理后,HepG2的凋亡水平上升(18.23±3.01 vs 74.97±11.urine biomarker25,t=8.564,P<0.05)。过表达miR-301a-3p时,HepG2的凋亡水平上升(16.40±7.97 vs 56.12±9.37,t=5.590,P<0.05)。敲低miR-Fulvestrant301a-3p时,HepG2的凋亡水平下降(21.34±3.34 vs 6.78±1.11,t=7.165,P<0.05)。敲低MDM4时,HepG2的凋亡水平上升(16.80±7.88 vs 72.85±10.70,t=7.302,P<0.05)。过表达MDM4时,HepG2的凋亡水平下降(19.11±5.02 vs 6.04±1.02,t=4.432,P<0.05)。过表达miR-301a-3p时,MDM4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下降(0.58±0.04 vs 0.11±0.01selleckchem AZD9291,t=19.74,P<0.05);而敲低miR-301a-3p时,MDM4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上升(0.58±0.04 vs 1.11±0.23,t=3.932,P<0.05)。肝癌组织中miR-301a-3p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65±0.25 vs 0.40±0.04,t=5.949,P<0.05)。肝癌组织中MDM4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036±0.025 vs 0.062±0.003,t=6.550,P<0.05)。同时,肝癌组织中miR-301a-3p和MDM4的表达水平呈现负相关(ρ=-0.385,P<0.05)。[结论]顺铂诱导肝癌细胞miR-301a-3p表达上调,miR-301a-3p通过靶向MDM4 mRNA的3’端非编码区,降解了MDM4 mRNA,减少了MDM4的蛋白表达,最终促进了肝癌细胞的凋亡。
早期肝细胞癌:肝切除和局部热消融是互相竞争还是相辅相成
肝切除、局部热消融(LTAT)是治疗肝细胞癌最常用的治愈性手段。早期肝细胞癌(肿瘤直径≤3 cm)既是肝切除的最佳适应证, 更是LTAT的最优势领域, 更多对于其治疗首选肝切除还是LTAT, 一直是一个争论性话题。近二十多年来, 随着微创理念的建立、设备的改进、技术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biomarker panel, 肝切除治疗早期肝VX-661体内细胞癌的微创性、安全性和疗效进一步提升。相比而言, LTAT治疗早期肝细胞癌在质量管理、理念和技术等方面缺乏创新性进步和体系性推进, 总体疗效缺乏实质性提升, 学术地位受到了挑战。本文从早期肝细胞癌肝切除和LTAT的特点、影响治疗决策的原因、未来治疗模式的展望等方面, 简述肝切除和LTAT在早期肝细胞癌综合治疗的学术地位和相互关系, 指出在我国现阶段, 肝切除和LTAT对于早期肝细胞癌的治疗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 两者的关系不是互相竞争, 而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型与抗核抗体之间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型与抗核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Imidazole ketone erastin NMR疗的肺癌患者81例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81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CD4~+、CD8~+和CD4~+/CD8~+淋Baf-A1采购巴细胞比例,以及抗核抗体血清滴度。比较不同抗核抗体、年龄、性别、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以及病理类型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8~+和CD4~+/CD8~+淋巴细胞比例。结果:(1)肺癌患者外周血CD4~+和CD4~+/CD8~+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D8~+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Ⅲ+Ⅳ肺癌患者外周血CD4~+、和CD4~+/CD8~+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Ⅰ+Ⅱ肺癌患者,而CD8~+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Ⅰ+Ⅱ肺癌患者(P<0.05);(3)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D4~+、和CD4~+/CD8~+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非小肺癌患者,而CD8~+淋巴细胞比例均显Small biopsy著高于非小肺癌患者(P<0.05);(4)肺癌患者抗核抗体血清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抗核抗体阳性患者CD4~+和CD4~+/CD8~+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均显著低于抗核抗体阴性患者,而CD8~+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显著高于抗核抗体阴性患者(P<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异常,并且其表达水平可能与抗核抗体滴度有关。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家庭支持对居家肝癌患者心理状态、希望水平及社会支持的影响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Blebbistatin抑制剂合家庭支持对居家肝癌患者心理状态、希望水平及社会支持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某院收治的84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家庭支持干预,两组患者干预频率:1次/周,持续2个latent TB infection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希望水平、社会支持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self-rating anxietyscale, SAS)、抑郁(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6.717,-4.263;P<0.05);观察组干预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86www.selleck.cn/products/Paclitaxel(Taxol)8,4.260,2.942;P<0.05);观察组干预后现实和未来的态度、采取积极行动的态度、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905,5.779,3.121;P<0.05);观察组干预后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6.461,6.036,4.830,7.482;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家庭支持有利于改善居家肝癌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支持,提高其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
ATP5A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ATP5A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研究ATP5A1表达变化导致结肠癌细胞分子及功能改变的机制,为针对结肠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结合生存期组织芯片研究ATP5A1在结肠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合TCGA数据库分析ATP5A1表达改变对结肠癌生存率MK-4827的影响。采用高分辨质谱分析ATP5A1表达改变对结肠癌总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CCK-8法分析ATP5A1表达改变对氧化磷酸化通路不同抑制剂的影响。结果 ATP5A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对应癌旁组织,Inorganic medicine而患者的ATP5A1高表达预示着较长时间的生存期。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随着ATP5A1表达增加,结肠癌细胞各呼GSK J4分子式吸链复合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上调,尤以复合物II中的SDHB蛋白表达增高最为显著。TTFA和oligomycin A在低表达ATP5A1和SDHB的细胞系中表现出更明显的抑制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 氧化磷酸化呼吸链的不同组分间的协同变化反映了结肠癌存在线粒体重塑现象,研究该现象有助于针对结肠癌采用更精准的治疗策略。
蒽环类药物致心脏毒性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研究
目的 对蒽环类药物致心脏毒性相关的基因表达数据集进行分析,寻找关键调控信使RNA(mRNA)及靶向微小RNA(miRNA),为蒽环类药物致心肌损伤提供早期诊断标志物。方法 利用GEO数据库获得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相关基因表达谱数据(GSE76314),其对特异性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源性心肌细胞使用0μmol(A组)、1μmol(B组)阿霉素诱导24 h的mRNA表达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获得差异性mRNA表达谱;通过基因本体功能注释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差异表达mRNA发挥的功能;对所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二次筛选,界定|FC|>2为明显差异表达基因,分别对上调和下调基因进行靶向miRNA预测。筛选出目标miRNA,使用5μmol吡柔比星诱导人心肌细胞后,通过qPCR验证目标miRNA表达情况。结果 数据集GSE76314得到上调基因10个,下调基因7个(|FC|>2,P<0.05),基因本体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在细胞黏附及脂质代谢等方面发挥调控作用;KEGG通路富集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PPAR、p53和甾体生物合成等信号通路。对明显差异表达基因经miRanda和TargetScan软件进行靶向miRNMC3体内实验剂量A预测,选取条件为Score>170,EnergVibrio fischeri bioassaye<-30,发现miR-1273g-3p是金属硫蛋白1F与S期激酶相关蛋白2的共同靶向miRNA,miR-1273g-3p可能在蒽环类药物导致的心肌损伤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qPCR结果显示,经吡柔比星诱导后的人心肌细胞中miR-1273g-3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Angiogenesis抑制剂照组。结论 miR-1273g-3p可能通过重点调控金属硫蛋白1F和S期激酶相关蛋白2在蒽环类药物致心肌损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蒽环类药物致心肌损伤的有效的临床标志物。
保留乳头乳晕皮下腺体切除加假体联合补片乳房一期重建与保乳整形手术治疗乳腺癌比较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背景与目的: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年龄早,保乳手术和乳腺切除术后乳房重建是避免乳腺癌患者失去乳房的合理选择。近年来保乳整形术式的推广使得小乳房患者保乳术后仍能维持较好外形。使用假体联合钛网补片(TiLoop Bra)的乳房重建技术相对简单,便于推广,也能在乳房全切后较好重塑乳房外形。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估两种方法在手术效果与满足患者术后美观需求方面的优劣,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乳腺外科接受以上两种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资料,其中接受保乳整形手术(保乳组)与保留乳头乳晕皮下腺体切除加假体联合补片selleck HPLC一期乳房重建手术(乳房重建组)的患者各40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病理特征信息,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等信息,使用Breast-Q量表评估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保乳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上均明显优于乳房重建组(均P<0.001)。乳房重建组乳头麻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保乳组(P<0.001);乳房重建组发生皮瓣坏死4例,保乳组无皮瓣坏死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两组间血肿、切口感染、脂肪坏死和组织挛缩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性健康及对乳房外形的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CL13900采购种手术方式的美学效果相似。皮瓣坏死为假体联合补片一期乳房重建中的严重并发症,背阔Bioavailable concentration肌肌皮瓣覆盖创面可作为补救治疗手段。满足保乳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应优先考虑保乳整形的手术方式;存在保乳手术禁忌证的患者,但有乳房外形要求的,合理评估后实施保留乳头乳晕腺体切除加假体联合补片一期乳房重建也是一个可选方案。
超声心动图对升主动脉疾病患者血管弹性评估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估升主动脉瘤、主动脉Stanford A型夹层及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升主动脉血管弹性。方法 选取自2016年11月至2019年3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诊断为升主动脉瘤和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以下简称A型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升主动脉瘤59例纳入A组,A型夹层65例纳入B组,另选取同期就诊者中患有高血压且无其他心脏疾病者65例纳入C组,70例健康成人纳入D组。采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升主动脉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内径,同时,测量左侧肱动selleck MK-4827脉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并计算压差(PP),通CP-690550说明书过计算得出升主动脉的应变(AS)、僵硬指数(ASI)、扩张性(ADIS),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比较各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肱动脉收缩压、升主动脉内径,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升主动脉夹层与AS、ASI、ADIS的关系。结果 A、B、C组的男性比例均高于D组,SBP、DBP、PP、ASD、ASI数值均高于D组,AS、ADIS数值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ASD、ASI数值高于C组,而AS、ADIS数值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男性比例高于A组,ASD数值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SBP、ASD及升主动脉夹层均与ASbioaccumulation capacity、ADIS呈负相关,与ASI呈正相关。其中,升主动脉夹层、ASD均为极强相关,与SBP也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有效评价升主动脉疾病的血管弹性。A型夹层、升主动脉瘤、高血压均可降低升主动脉血管弹性,而A型夹层和升主动脉瘤可使血管弹性降低更明显。
髋部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和非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标志物的比较
背景:髋部骨折和2型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内在的相互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比较髋部骨折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与否的骨代谢标志物水平。方法:2014年8月至2020年8月共有743例髋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有糖尿病病史,将其进一步分为2型糖尿病组(118例)和非2型糖尿病组(625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空腹血糖、碱性磷酸酶、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钙和血磷)以及骨代谢LY2157299分子量参数(总Ⅰ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年龄相关的Ⅰ型交联C-端肽和25-羟基维生素D)。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计算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与骨代谢参数之间的相关性Protein Tyrosine Kinase抑制剂。结果与结论:(1)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三酰甘油水平显著高于非2型糖尿病组(P <0.001);(2)此外,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总Ⅰ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P=0.017)和年龄相关的Ⅰ型交联C-端肽(P=0.007)水平显著低于非2型糖尿病组;(3)空腹血糖与年龄相关的Ⅰ型交联C-端肽、空腹血糖与总Ⅰ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三酰甘油与总ⅠCardiac Oncology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血钙与25-羟基维生素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24(P <0.001)、-0.174(P <0.001)、0.075(P=0.04)和0.108(P=0.003);(4)该横断面研究发现髋部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转换状态(骨形成和骨吸收)较低;空腹血糖水平与总Ⅰ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和年龄相关的Ⅰ型交联C-端肽水平呈负相关;此外,良好的血糖控制可能有利于骨骼代谢并防止髋部骨折后骨折延迟愈合。